随着冬季的到来,司机师傅们为了保证车内温暖,车辆开窗次数减少,却又因此引发了市民对“臭车”问题的投诉增多。近日,多位市民反映,在乘坐网约车时遇到了车内异味严重的情况,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经常乘坐网约车的人都知道,有些网约车确实带有一些特殊的气味,冬天车里空调一开,缺少通风后臭味就更加浓烈,与之相关的吐槽也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打网约车就像钻进司机被窝”等话题就曾引发热议,今年再度迎来民意的集中反馈,说明“臭车”问题愈发严重,乘客们不幸“中臭”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不利于司机和乘客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网约车整体的行业形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携私家车加入网约车队伍,网约车行业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市场整体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势头。而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网约车市场日趋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按理说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网约车司机们应该提供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尽可能优化提升乘客们的乘坐体验,才能激发乘客们点赞好评的欲望,平台也能随之提供更多的奖励派单。但“臭车”问题由来已久愈演愈烈,可见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网约车也算一种新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都有不同乘客乘坐,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车内的空气环境。另外,乘客吸烟、酒后乘车、晕车呕吐等情况也是造成“臭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上述问题主要是站在乘客层面分析得出的“臭车”原因,司机才是时间最长的使用者,但凡是“臭车”,司机肯定是造成问题的第一责任人。现如今不少网约车司机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抢单和跑单上,以确保完成基本工作量,对车内环境索性放任不管。此外,有些网约车司机为了减轻运营成本,甚至会与人合作购车跑单,采用“两班倒”甚至“三班倒”模式,车内卫生自然也就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窘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司机们对于抢单跑单可谓是分秒必争,但对于车内环境的维护则是力不从心。
无论如何,网约车毕竟是服务业当中的一种,不仅要把乘客安全快速地送到目的地,更要注重服务的细节和质量。因此,“臭车”问题必须根治,决不能“遗臭万年”。对于平台而言,既要握紧考核的“指挥棒”,在用户评价、状况调查模块稍作微调,通过上线拉黑“臭车”功能、对“臭车”司机暂停运营等方法,倒逼网约车司机自觉除异味、讲卫生。更要以人性化的角度引导司机打造“香香车”,譬如每周设立若干小时的“网约车打扫时间”,期间不予派单但也能给予部分奖励,对于好评率高、乘客满意度高的“香香车”予以表彰奖励,定期免费发放车载香薰等,充分发挥出平台作为顶层设计者的引导作用。而广大司机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臭车”影响的不仅是平台派单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到自身,毕竟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对自身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因素。
舒适干净的乘车环境,不应该是“加分动作”,而应当是“规定动作”。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但再激烈的竞争也不应成为对自身要求放松的理由,更不能忽视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从追求规模效应到强调服务致胜,这是网约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势利导,这是平台的应尽义务;因时而变,这是网约车的生存之道。“臭车”终将被时代淘汰,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改造,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优势。
(戚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