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一盘棋” 释放经济新动能

我市加速推进剡溪创新带建设

  ■嵊州融媒记者  闾高桥

  本报讯   总投资10.4亿元的艇湖科技城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17.4亿元的艇湖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EPC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弗迪电池、晶越半导体、金达视讯、蔚星科技等重大产业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0.66%……连日来,位于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的艇湖未来科创城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艇湖未来科创城是一个重点布局5G、数字化、科创研发、总部办公、绿色经济等高新业态的数字化科技城,是我市未来新兴产业提升先行区和高新产业发展龙头区,也是加速推进剡溪创新带建设的核心地区。

  去年5月,我市重新调整剡溪创新带规划,以剡溪为发展主轴,全面优化创新链空间布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提升”的全市域协同创新空间格局。一年来,5G产业园、联甬产业园、艇湖新兴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位于剡溪两岸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创新园区正全力推动全市域创新能力提升。“剡溪创新带建设着重在创新动力源、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从‘众创空间—孵化器—特色产业园(加速器)—高新区’的创新企业孵化成长平台体系。”市科技局局长朱华权说。

  沿着剡溪创新带这条“黄金廊道”,一个个创新平台掀起建设热潮,为我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剡溪创新带的“北翼”,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已成为我市接轨沪杭两地溢出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示范区,当下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这里有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多肽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有效实现产业链条式拓展,强化不同类型企业和组织间的利益联结。”三界镇工业副镇长张楠说,园区建设“园中园”优势互补,企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的定位成为吸引大量优质企业驻足的“金字招牌”。

  作为剡溪创新带“南翼”的高铁新城,科产城一体、文商旅融合的发展格局,使其未来将成为我市首位度最高的现代活力新城。这里除了站前核心区、滨水魅力区外,还有东北部新经济产业区,将承接科研科创、互联网科创、工业设计、现代服务等产业,全力打造创新动能强、生态环境优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打造剡溪创新带,创新平台是关键。国家级孵化器市科创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以及省级厨具电器和真丝领带两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要素的涌动,让剡溪创新带活力四射。

  作为剡溪创新带的“智库”之一,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围绕厨电、机械、制冷等产业,组建了智能厨房研究所、先进设计与制造研发中心、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研发中心等平台,形成了综合服务我市产业集群的能力。“目前我们与亿田、帅丰、森歌、万事兴、美嘉乐等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成立相应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技术累计43项,为嵊州厨电企业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延’出价值链和附加值。”研究院副院长周水清说。

  也正是在这全面加速、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下,更多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纷至沓来。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二期、浙江湃肽中国多肽产业园二期、宁波汇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智能家电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落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嵊州校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剡溪创新带创新策源地基石。

  “随着嵊州入选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市,嵊州‘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开启了新征程,将进一步为剡溪创新带建设带来项目合作、要素流通、产业共兴、成果共享等优势资源,为积极融入绍兴科创大走廊发展版图装上‘科技引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徐建役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创新发展“一盘棋” 释放经济新动能~~~
~~~
汇聚戏迷、传播越剧,浙江嵊州在全国建立180余个“爱越小站”——~~~
~~~
   第A01版:时政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越乡文化
   第A04版:生活新知
温馨提醒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县域实践新篇章
我市加速推进剡溪创新带建设
金甬铁路新昌江特大桥贯通
小站大舞台 聚拢爱戏人
绍兴市优化调整 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