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料溯源、车间实况、员工健康等六大场景一目了然

嵊州小笼包全部亮“身份”

  6月30日,记者从嵊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嵊州小笼码”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该市55家小笼包企业全部亮出“透明身份证”,已累计被消费者扫码15万次。

  今年3月,嵊州小笼包接连斩获省级“浙产好食品”试点、“平台+产业”双向赋能重点产业试点、优化开放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改革堵点卡点领办试点三项试点。为破解产业扩张中的质量隐忧,嵊州市将“校园全域食安数字化监管”系统嫁接到小笼包产业,在省里“企业码”基础上,创新打造企业专属二维码——扫一扫,原料溯源、车间实况、员工健康等六大场景一目了然。

  “这不仅是监管码,更是信任码。”嵊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指着“嵊州小笼码”监督平台介绍,在企业生产车间,高清摄像头可以直播面点师傅的捏褶动作,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传输蒸笼数据。“绿码五星企业每年只接受1次检查,而黄码企业需月月迎检。系统会根据违规记录自动降级,红码企业更将面临停产整顿。”

  最精妙的设计藏在消费端。消费者扫码可见“电子食安身份证”:每批产品的猪肉检疫证明、蔬菜农残快检报告、成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层层可溯。“嵊州小笼码”还归集企业所有线上销售渠道链接,有效整合优惠券、促销活动等网络销售资源,消费者可一键点击跳转企业店铺,便捷实现在线下单。

  技术赋能不止于透明。“嵊州小笼码”还归集全市小笼包售价生成“价格晴雨表”,当某品牌突然涨价15%,预警信息直通监管后台,市场监管部门会介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统计显示,首批绿码五星企业通过溯源二维码,产品复购率提升25%,消费者投诉量下降55%。“过去迎检要准备三天材料,现在数据全在云端。”嵊州市吉昌荣食品公司总经理裘娜说。

  (原载7月1日绍兴日报  记者 张峰  通讯员 洪璐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时政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课堂作文
   第A04版:生活新知
温馨提醒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学习教育问题查摆和集中整治工作
深学细悟强作风 笃行实干促发展 为加快绘就富乐嵊州美好蓝图提供坚强保障
嵊州小笼包全部亮“身份”
百年小笼包“触网”记
“共富警务”再升级 嵊州公安把企业“呼声”变为助企“哨声”
高温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