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华铛
1943年出生的王炳初,在嵊州的国画花鸟界,绝对是一位泰斗级别的人物。王炳初,在画上题作王秉初,近年来,他的花鸟画作品,以浑厚苍劲的笔墨、绚烂浓重的色彩,向人们展示出一种雄健的阳刚之美,从而引起画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前段时期,王炳初老师给我看一幅《春暖》的国画作品,这是他的代表作,既有花,也有鸟。画面的左方是数枝刚抽芽的月季嫩枝,浓淡相融的赭红色月季嫩枝,正抽叶探头,茁壮成长。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让月季的嫩枝从山石后面延伸到画面的中央,穿插有致,充盈在画面的中心。作者用笔刚健浑厚,如龙蛇游弋;用色如春日朝霞,绚丽斑斓,呈现出一派翻腾雄浑恣肆的阳刚之气。画面的右方是六只八哥,作者以熟练的笔墨功夫,用浓淡的墨色来表现八哥的动态,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安排,调剂着画面黑白空间。你看,八哥或站立或匍匐,间杂在月季的嫩枝中,具有鲜明的韵律感。特别是八哥前额那长而竖直的冠状羽簇、乳黄色嘴夹以及闪亮灵动的眼睛,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来,十分到位。它们正沐浴在暖暖的春阳下,互相依偎,左右顾盼,一股生动的春暖气韵扑面而来。画家借点线的运动、组合、变化来表达自己的造型意趣,审美情操,抒发个人特有的情思意兴,给人以醇而美的艺术享受。
王炳初早在中学阶段就有绘画天赋,师从浙江著名画家商敬诚先生学习花鸟画。1962— 1967年,王炳初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学习,师从国画大家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先生。美术学院毕业后,王炳初选择回到故乡嵊州任教,一辈子与故乡的山山水水相伴,与故乡的莘莘学子相依,成了艺术薪火的传承者、艺术种子的播撒者。
王炳初天性沉静,不善言辞,为人诚恳朴实,淡于名利而醉心艺术。1994年,王炳初的《墨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荷花》获浙江省中国画小品展金奖;2000年《金银花》获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画展银奖。其个展先后于杭州、广州、萧山、绍兴等地举办,他本人随书画代表团出访日本等国,有《王炳初画集》《中国画二十家·王炳初》等多种国画专辑出版。2011年,他捐献作品数十件,天台博物馆专门为他特设“王炳初花鸟画陈列室”,常年对外开放。2014年,在温州市博物馆举办“南风·王炳初花鸟画展”。
原浙江省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张浩,对王炳初的画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画画,一忌落俗,二忌落套。学画起点不高,难免落俗;缺少感悟,容易落套。炳初的画避免了这两者。这是因为炳初的艺术人生有它的特点:高起点的启蒙和提携,系统的科班训练,以及长期对表现对象独到的观察和感悟。所以炳初的画,无论是笔墨语言的运用,还是自身风格面貌的走向都显得高雅脱俗。看他的画,确实是在欣赏艺术。”
王炳初以绘画成就而论,有着别人不敢小视的笔墨艺术。然而,他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地做着培育美术新苗的工作。他除了数以百计的学校毕业生以外,单个人传授的学生就有好多个,现都活跃在国画艺术的天地里,其中马寅初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楼雪珍,还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在,年逾古稀的王炳初,依然活跃在国画艺术的笔墨海洋中, 创作着他心仪的花鸟画。他仍然是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艺委会委员,并担任着嵊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
我与王炳初老师原先住在同一个小区内,又曾是数届在一起的政协委员,因此见面机会比较多。每次看到他,总给我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来自他一脸的憨厚和善良,以及在纯朴中带来的真诚。每当我与王炳初老师作深入交谈中,发现谈及生活和创作时, 他那种一往情深的眼神和天真灿烂的笑容, 总是会撼动我的心灵,也许这种眼神与笑声,就是他创作花鸟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