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同山镇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科院牵手育种的“黑壳高脚白藤拐”高粱提纯复壮试验田已经结穗,穗形大而均匀,提纯复壮效果明显,预计大面积推广种植后高粱亩产将增加50%。
同山烧酒质清澄、口感甘冽,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而黑壳高脚白藤拐高粱则是同山镇独有的高粱品种,具有高糖、低脂肪、低蛋白等特点,自古以来是酿制同山烧的极佳原料。近年来,由于黑壳高脚白藤拐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目前全镇种植的5000余亩高粱,超过一半都是外来品种,本地良种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为了保护地方品种,进一步增强同山烧品牌竞争力,当地部门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及时开辟提纯复壮试验田,以期提高产量、改良品质。
对于同山镇而言,同山烧是当地农户赖以生存的核心产业,而对于同山烧而言,黑壳高脚白藤拐高粱是保障产酒品质的核心原料。因此,这片面积不大的提纯复壮试验田,实际上却承载着同山全镇人民对于良种的渴望,而试验田内每一次试验的进展与结果,对于同山烧全行业而言,也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市不少地区也有特色的农产品牌,如谷来香榧、金庭桃形李等。这些历史悠久、品质突出的地方农特产,之所以能够代表嵊州享誉国内、走向世界,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种质优良、产量上乘。而这些良种缘何在发源之初就选择嵊州,现已难以考证,但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良种,却是当前及今后我们都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种优则丰产,丰产则民安,良种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芯片”,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支撑。对于地方良种,我们要充分重视、细心保护,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开展走访调研,摸清掌握我市优质种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地方种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积极对地方良种进行提纯复壮,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快提升地方良种产业化水平,让一粒粒好种子成为嵊州农民的共富新希望。 (戚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