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融媒记者 陈链芳
特约记者 沈乃灿
本报讯 正是青梅采摘时,三界镇西杜村漫山遍野的梅树上,青青的梅子掩映在枝叶间。自5月4日,杜林生夫妇每天穿梭在1.6亩果园内忙于采摘大青梅,并及时将新鲜的果子销售给贩销户。到5月10日为止,他们共出售4300多斤,产量比去年要增加3000斤,可价格从去年的每市斤3元下降到0.8元。
据了解,三界镇共有1000多亩大青梅,分布在山区西杜村和前岩村一带,西杜村占全镇的80%。近几年来,随着大青梅市场价格的潮起潮落,挫伤了当地种植大户的积极性。
“我们村的谢岙自然村村民赵辅康、马泽民、赵兴荣等他们原先有100多亩大青梅,由于受价格影响,目前均改种了花木及其他果树。”前岩新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军告诉记者,有的果农则采取“轻管”的方法,在生产投入上进行缩水,再加上大青梅的生长期有大小年之别,这就拉大了大青梅价格的距离。
在收购现场,正在帮忙青梅贩销的西杜村村民杜育传说:“像去年大青梅收购价每市斤最高达到3.2元,但因产量普遍低,我们全村只收了4万多斤,今年我们已收了16万斤,而价格由起初的1.2元/斤下降至目前的0.8元/斤。”
杜育传从事帮助大青梅贩销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对大青梅市场非常了解。据他分析,主要是绍兴及周边县市很少有蜜饯生产企业,而收购本地产的大青梅大多运往福建、宁波等地。因此,大青梅在本地市场没有定价权,价格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收购单位的手中。一些贩销户也只能为他们做嫁衣,而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广大梅农。
据了解,今年在西杜村收购大青梅的有2家商贩。杜育传是帮助上虞客户在收购的,收购数量最多达9万斤,他们收好后将全部运往福建。另一家是奉化客户,他们只收了一个星期大约3万多斤大青梅就停止了。杜育传告诉记者,他每年帮助收购只为挣一点运输费而已,对于目前的收购价格,大青梅种植户普遍认为还不如打半天工挣的钱多,雇人采摘更不划算。因此,有好多果农已放弃采摘了。